引子
夜宿奇幻“海底世界”、操控炫酷无人机、探访高校实验室神秘“风洞”、登上退役军舰厚植爱国情怀……这样的旅行孩子怎能不爱?
当课堂搬出教室,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探索的乐趣取代了被动接受,家长们也欣慰地看到:曾经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孩子眼中闪烁的好奇;书本上的道理,化作了他们亲手实践的勇气。作为“行走的课堂”,研学游不仅让成长有了更生动的注脚,更让家庭教育与社会课堂产生了温暖的共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面对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产品,家长和孩子难免陷于选择纠结。如何在研学旅行的趣味乐趣和教育价值之间寻找平衡?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海底到云端 新场景带来新体验
夜晚的海洋世界,灯光幽暗,静谧神秘。在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珊瑚创想舱”,不仅有珊瑚虫在“夜间私语”,还有一群孩子在露营夜宿。二年级小学生唐嘉一和小伙伴们钻进自己亲手支起的帐篷里,裹着睡袋,写着一天的 “海洋日记”。这天,唐嘉一化身“小达尔文”,手拿“线索卡”,穿梭于118米海底通道,在璀璨灯光与游弋鱼群中,追寻海洋鱼类的进化轨迹。
这是名为“孩子的第一次露营,去海底”的圣亚夜宿独立营研学活动。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品宣部经理张倩介绍,海洋馆研学并不稀奇,但以露营夜宿海底世界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孩子们走出校园、家庭,单独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体验从未有过的“海底露营”,并把深海探险、生态调研用“海洋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从海底到云端,孩子的好奇心总在奔赴下一场奇遇。
在沈阳沈北新区低空经济青少年无人机研学基地,40余名小学生目光炯炯地紧盯空中的无人机编队。当看到值守机场的“哨兵”无人机自主巡航精准无误,模拟植保作业无人机在空中喷出细密水雾,固定翼无人机做出令人屏息的翻滚特技,穿越机闪电般精准击破气球,孩子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在无人机研学基地的实践课上,孩子们认真拧螺丝、连线路、校参数……当亲手组装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小学生焦语茉的眼睛亮起来,说道:“我装的飞机飞起来啦!老师讲的‘气动结构’,我好像有点儿懂了!”
山河有情,岁月有声,成长的课堂总在更辽阔的地方。
丹东浪头港,退役的导弹护卫舰 “丹东舰” 像位沉默的“老兵”,舰舷上的浪花痕迹里藏着故事。甲板上,教官的口令撞在钢铁战舰上格外清亮:“叠被子要像砌墙,棱是棱,角是角!” 孩子们的手指在被角上反复摩挲,叠出一个个 “豆腐块” 。丹东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金文说:“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内务整理、队列、沙盘推演、海军旗语等科目,在实践中磨炼意志。”
触摸大地肌理 科学的种子悄悄发芽
在沈阳龙之梦动物园活体昆虫展馆(以下简称“昆虫馆”),来自全球3000余只昆虫在这里构筑起神奇的微观世界。
一群头戴观察镜的小学生正屏息凝神地观看。当一只秘鲁宝石甲虫缓缓爬过9岁李阳的手背,他憋着气对同伴小声说:“它的铠甲真的是凉凉的!”不远处,五年级学生陈雨桐正在生态缸前举着研学手册绘制昆虫拟态图,当她通过比对发现了生态缸里面的竹节虫时,兴奋地对一旁的同学说:“原来竹节虫真的和枯树枝一模一样!”在相邻的标本工坊,初中生赵明宇正用镊子小心翼翼整理凤蝶翅膀,他边制作蝴蝶标本边告诉记者:“老师教我们根据翅脉分辨种类,生物书上的很多知识点,在这里看到了实物,秒懂。”
昆虫馆创新构建了分层进阶的研学课程体系,针对小学生,这里的研学课程以点燃科学兴趣为核心,通过妙趣横生的昆虫故事、制作简易昆虫生态盒等互动游戏,在他们心中悄然埋下好奇的种子。针对中学生,昆虫馆研学课程则以进行昆虫解剖观察、生态行为研究等实践项目为主,让学生在显微镜和解剖刀下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孩子探索的目光总能穿透表象,抵达更深的真相。近年来,研学旅行早已不是 “走马观花” 的代名词。它像位细心的裁缝,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形”,裁出合身的成长衣裳——在昆虫馆里播撒好奇,在实验室里培养思维,在大地深处挖掘智慧。
当目光从虫豸的翅膀转向大地的肌理,另一种探索正悄然启程。
“辽宁大连黄渤海岸海蚀地貌地质研学路线”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第四批精品地质学研学路线,让13岁的地质迷王梓晨满怀期待。该路线串联起黄海海岸的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渤海海岸的瓦房店排石景观及地勘院公司地质古生物陈列馆三大核心场景。
“孩子们可以参与化石发掘、岩石鉴定、地貌测绘等十余项实践项目,分析岩层中的古生物痕迹,甚至可以还原数亿年前的海陆变迁过程。而‘地质盲盒’‘岩石密码’等科普游戏,增添了趣味。”该研学路线的设计者,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吴子杰介绍。
“这是一块被海浪啃了亿万年的岩石。”王梓晨把岩片装进标本盒,盒盖已贴满 “战利品” 标签。对他而言,这趟研学是场探险,每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地球往事。
游中学 学中悟 好的研学重在探索和感知
“为什么要研学旅行?我们家长带着孩子,到各个博物馆、景点,来一次快乐的亲子游不也一样吗?”这是很多家长对研学旅行的错误理解。从事研学产业20多年的大连市研学旅行协会会长田晓伟表示,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以旅游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学习,将学与游相结合,让学生在旅途中接触社会和自然。目前国内研学旅行短则两日,长则五六天,主要面向12岁左右的中小学生。由于配备指导老师、安全保障人员、设置了专门的课程体验,因此研学旅行的价格通常要高于普通的旅行团。
知识消费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研学游正在从课外补充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刚需。东北财经大学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韵江表示,研学游虽发展向好,但仍存在短板,如,课程开发不足、同质化,部分旅游打着“研学”旗号,缺乏深度体验,研学指导师素养参差不齐。他建议,加强特色课程研发,如依托大连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研学课程,利用沈阳故宫等文化资源设计融合历史、文化体验与手工技艺的课程;鼓励高校设立研学相关专业和学科体系,开设文化旅游、工业研学、红色研学等方向的课程,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
大连市研学旅行协会研学指导师分会会长梁岩表示,应该让孩子在研学中融通科技人文、饱览山川河岳,能够在AI时代具备社会探索、感知能力和创新精神。(记者 智曼卿 姜雪 王荣琦 王卢莎)
版权所有:欧美性爱-美女自慰-自慰视频 主办单位:欧美性爱-美女自慰-自慰视频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欧美性爱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