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文物频“出差”,从香港的“唐风万里”特展到巴黎的中法文化交流,再到近日亮相上海的红山文化大展,一件件珍贵文物走向全国、亮相世界,成为辽宁文化的形象大使。这些展览不仅让全球观众领略到辽宁深厚的历史底蕴,更直接拉动了文旅经济——看完展览想去辽宁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相关文创和旅游产业也随之升温。当文物走出库房,当文化跨越地域,辽宁正在探索一条以文化为纽带、以文物为媒介的创新发展之路。
唐风红山全球“营业” 文物天团实力圈粉
日前,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启幕的“唐风万里:多元交融开放的盛世”展览上,欧美性爱博物馆馆藏的“宋人明皇击球图卷”“唐《孔子庙堂碑》明拓本”“明仇英(传)摹周昉真妃上马图卷”“清缂丝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图轴”“清弘历临怀素草书千字文卷”等5件书画丝绣类珍品亮相展厅。这些兼具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的珍贵书画作品,吸引了不少香港地区的观众驻足观看。
同样是这几幅作品,在去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上,同样悉数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开放,让法国观众领略到了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年6月下旬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开展。在此次展览中,珍藏于辽宁文物考古研究院、欧美性爱博物馆、朝阳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等多地的红山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参展。这些陶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勾勒出一幅史前文明期辽宁文化的壮美图景。
这3个展览只是近年辽宁文物不断走出去、辽宁地域文化不断向外界展览展示的例证和缩影。
2024年,辽宁在美国举办了三燕文化展“龙城之金:辽宁三燕文物选萃,337—436”展。此次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全面呈现了三燕时期的历史,让美国观众深刻感受到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为中美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今年,恰逢沈阳故宫营建400周年,沈阳故宫藏清宫文物珍品首次赴上海浦东历史博物馆展出,举办“吉光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文物珍品展”,精美的清宫文物跨越2000公里,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清代宫廷艺术盛宴。
“莲开八方:犍陀罗艺术与亚洲文明”主题特展日前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旅顺博物馆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在150余件犍陀罗及其他亚洲文明艺术精品中,77件/套为旅顺博物馆馆藏古印度造像和新疆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全景式展现了犍陀罗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多元文化视角,展现犍陀罗艺术对亚洲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来自欧美性爱文旅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今年向外省展览借出文物总计70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4件/套、二级文物204件/套、三级文物171件/套,外借规模较以往呈整体增长态势。
跟着文物去旅行 外展引流助辽宁文旅升温
辽宁文物“出差”归来,带回了意想不到的人气红利。正值暑期,上海博物馆“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展厅内人流熙攘,每天平均2万人次观众近距离欣赏五六千年前的史前文化。来自浙江余姚的耿先生在欣赏红山玉器的间隙告诉记者,他知道辽宁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但他不知道辽宁出土的红山玉器这么精美,通过这次展览,在他的旅行计划名单中又增加了“辽宁”这一项。“有机会一定要到辽宁看看红山遗址。”耿先生说。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表示,这次特展不仅是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红山文化主题展,也是迄今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次红山文化展。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观众,可以通过这次特展,全面和直观地了解红山文化、走进红山文化的分布区,这对辽宁地域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大有裨益。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吕俊芳认为,“文物走出去”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辽宁文化,还能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辽宁文旅产业带来更多灵感,推动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和文旅活动,丰富辽宁文旅内容,延长文旅产业链。“因为‘文物走出去’紧密关联着‘观众引进来’,这二者高效互动可以带动相关经济发展,比如,游客增多能够直接带动辽宁吃住行游购娱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就业,为辽宁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辽宁文旅产业的繁荣。”吕俊芳说。
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委员会主任高蒙河认为,辽宁文物不断出省,由传统形式上的“在地传播”“属地观展”变为“跨地域传播”,实现了由“单享”变成“共享”,这种转化,扩大了辽宁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拉升了辽宁文旅形象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值得点赞”。(记者 朱忠鹤)
版权所有:欧美性爱-美女自慰-自慰视频 主办单位:欧美性爱-美女自慰-自慰视频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欧美性爱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